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:电池回收价值将超过千亿元,三元材料发展空间巨大--2

发布时间:2024-11-09浏览 265 次




    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价值将超过千亿元NBD:您对循环经济未来的总体前景有什么预期,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如何?

    许开华:循环经济的前景被认为是无限的,中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,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。例如,垃圾分类规定未很好执行,对循环材料的使用比例也没有具体要求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无论是国际还是中国,都面临着设备更新和报废的问题。汽车行业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,预计到2030年,新能源汽车的报废将进入爆发阶段,百万级的新能源汽车要报废。如果新能源汽车能够持续保持在10%到20%的增长率,那么汽车报废也将成为巨大增长点。我预计到2030年,循环经济将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,到2040年将处于黄金期,而到2050年将达到高峰期。届时,循环资源将成为主导,自然资源成为补充。城市资源会成为用不枯竭的资源矿山。

     对应到新能源汽车电池上,到2030年,可回收的镍钴金属总量可达到当年使用量的35%以上,可回收锂金属量可达到当年使用量的25%以上,动力电池回收价值将超过千亿元;到2040年,可回收的镍钴金属总量将达当年使用量的55%以上,可回收的锂金属量将达当年使用数量的45%以上;到2050年,可回收的镍钴金属总量将达到当年使用量的70%以上,可回收的锂金属量将达到当年使用量60%以上。走向循环型社会,这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。各界都需要调整思路,转向高端、绿色和低碳制造,以适应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要求。我们可以期待,在未来几十年内,循环经济将逐渐取代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。

     NBD:现在很多原材料价格下滑,比如碳酸锂价格持续位于低点,这是否会对循环回收的经济性造成影响,从而影响企业回收意愿?许开华: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应承担相应成本。为了推动这一制度,需要通过立法明确链中各方的责任,消费者和企业都应该承担回收费用,不能将废物处理成本转嫁给政府和全社会。部分国家征收环保税来覆盖电子产品的回收费用,这可以激励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的回收和环保责任。产品设计者也应考虑回收的便利性,采用易于回收的材料和结构,而不仅仅是追求功能和美观。同时,对于利润低、无法承担回收费用的企业,可能需要考虑关闭或转型,以减少低端产能。

     新能源企业出海更应注重品牌建设NBD:当前很多中国新能源企业都在“出海”,新能源产业链开展全球化布局的总体考量有哪些?许开华: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不出海,就会出局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市场准则。比如要进入美国市场,就要满足其市场条件,依照其监管条件和法律。比如在欧洲市场,欧盟提出了《电池和废电池法规》,提出“电池护照”概念,提出《关键原材料法案》,要求本土化生产和回收材料的比例等各种要求。此外,欧盟对中国锂电池材料征税在5至6个百分点,企业利润会受到较大影响。要更好地进入欧洲市场,中国企业只能选择在欧盟不额外征关税的地区设立工厂,如印度尼西亚。这样不仅能利用印尼的关键矿产——镍资源,还有利于更好地为全球市场服务。NBD:当前新能源领域价格战和“内卷式”竞争严重,您认为该如何破局?许开华:中国企业生产便宜的产品,有人说是在为全球“谋福利”,当然也有很多人不认同。中国企业不能总是打价格战,恶性竞争不能带来新的市场增量,中国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最高端的技术链条,不能把高端技术卖成了“白菜价”,应该更加注重品牌建设。中国品牌要做到以价值为取向。如果企业把价格定得太便宜,就没有钱投入创新,就不能提升品牌价值。在汽车领域,很多欧洲国家是有品牌趋向和质量取舍的,中国新能源汽车再便宜,他们也会买老牌本土品牌,这不是价格的问题,而是价值观问题。



顶部客服留言微信底部
售前咨询
售后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欢迎给我们留言关闭
联系人:
电    话:
  
用微信扫一扫,加为关注关闭